最新成绩

招生简章

咨询

1

校园环境

报名电话

杭州画室【陪考指南】应届美术生家长必看

2019.09.03


近期,随着都市情感剧《小欢喜》的持续热播,孩子的教育问题再一次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剧中三组原生家庭带孩子参加高考的故事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正如现实情况一样,在孩子高考美术培训这一年,家长作为一名“陪考者”,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




剧中有几位孩子也是艺考生,他们的父母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对艺考担忧,比如中途转学艺术会不会跟不上,

拿到合格证后文化课跟不上怎么办等等,这些情况都是现实高考现象的折射。为了让广大美术生家长对高考这一年有个清晰的认识,

也为了适当缓解其焦虑,今天我们就特地邀请了一些往届生家长就应届生家长所面临的的问题谈谈自己作为“过来人”的经历,

分享一些值得借鉴的陪考体验。



家长A:

我的孩子性格比较高傲,虽然一直以来成绩都不错,但我心中隐隐还是有一些担忧。他平时在学校不太会主动与同学交流,

遇到不懂的事物都会自己钻研,只有在实在不能够理解的情况下才会去问一问老师。

每次我问他学习情况怎么样,他都会说一句“还好”,问多了他不愿意说,我也找不到可以交流的办法。




在高二下半学期的时候,他的文化课成绩下降了近40分,保持在了550分左右,现在去画室里集训,估计退步得更加明显了。

本来我们学习美术的初衷是担心一本院校考不上,二本又不愿意将就,其实孩子从小就爱画画,早知道是这样的一个结果应该让他早点学习美术的,也不至于现在这么被动。



上次我去画室看他,他和我说目标院校是国美,还有学习设计的想法,对此我挺激动的,会无条件支持他

现在我最担心的是他一个人出门在外无法照顾好自己,怕他即使生病了还闷在那里,不和别人说。希望画室里的老师多加关注一些我的孩子,这样我的心里才能踏实一些。

家长B: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通过联考拿个央清班的平均分保底我们省内的本科院校,在这个前提下冲击国美,所以成绩是我目前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说起来,我们2020届美术生家长都挺焦虑的,毕竟艺考新政第一年实施,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把我们原有的一些考学规划都打乱了。

还有小道消息说今年的联考会提前到11月份,这样一来,距离联考就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了,

作为家长不得不去考虑孩子所面临的处境,家长自然也忧心忡忡。毕竟像我孩子那样,高二才开始学美术的学生挺多的。



上次孩子放假回来,我发现他不仅瘦了,脸上痘痘还多了许多。我和他说即使是埋头学习也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这是与精神气挂钩的,结果他告诉我不要去打扮的,反正现在画画无论如何也会沾满颜料。

我这当妈的,听到他这样的回答,心酸得不得了,担心学习时间紧张的同时,又希望这一年可以快点过去。








家长C:

孩子原先没有美术基础,我到现在还不确定让他去学习美术这个决定是对是错。我一直觉得自己与孩子缺少沟通,

而我的固有思维经常让孩子与我产生隔阂。比如他说想学美术,我的第一想法是去否定它;比如他告诉我一件事,我总是去反问他为什么会这么想。



他学习美术后,我们交流的时间更少了,加上我不懂美术,很多关于美术的内容我答不上来。我的孩子从小喜欢手办,

有想过要学一下设计课,东华、江南都是理想的院校,毕竟他的画面感较差,学设计也算是一种扬长补短的方法了。

他的英语成绩不错,口语能力也较强,画室的老师推荐过天美的外语专业,所以这个选项也在我们的考虑中,至于具体情况如何,就让他自己去选择吧。



集训结束后,孩子要回到学校复习文化课,我有些担心自己没有办法去帮助到他,也害怕他因为艺考考得不好一蹶不振。

希望一切都能朝着好的方式前进,让孩子可以没有这么大压力,让我们作为父母的也不用如此焦虑!

、、、

、、、

、、、

、、、

总之,美术生家长在陪考的过程中,将会面对许多问题。

大致总结,有:

作为家长,不知该如何去陪伴孩子?担心艺考完回校复习文化课时与其他同学进度脱节?

担心孩子艺考成绩差,考不上心仪的院校?……


其实,这些问题都不算是“洪水猛兽”,家长身为“陪考者”,在很多时候显得比孩子更加焦虑。

殊不知,这样的状态,不仅不能帮助到孩子,还会帮上“倒忙”。

那么,应届生家长到底要如何在孩子高考时期与孩子相处,帮助到孩子呢?

我们不妨来看看往届生家长的陪考经历。




柳子依
(最终录取:中国地质大学)



我觉得孩子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给自己树立目标,其他事情就都可以围绕着目标进行,

这样才不会无从下手。至于最后达到什么结果,只要是尽力而为,那就都可以欣然接受。

就像子依,虽然她最后没有考上地大的珠宝设计专业,但依然不会为现有结果懊恼追悔。而家长作为孩子的“引路人”,也要为其树立榜样。


记得子依艺考完回学校复习文化课那段时间,文化课成绩跟不上,为此很焦虑。

我就对子依说:文化课脱节是正常的现象,只要你每一天都比昨天优秀一点,迟早能够赶上别的同学,

这个过程你可以慢慢来,不用太过于着急。其实,当时我心里也很着急,但我不能表现出来,我沉着冷静的样子能无形中给子依带去很多的帮助。

与此同时,我还实际行动去帮助子依,请一对一家教,让子依逐渐去缩短差距



我一直对子依说,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在一些我认为子依可以自己去选择的事情上,我不会去多加干涉。

子依当初选择了成为美术生,那我就会无条件去支持她,不会去想后果如何,不会去想未来成就高低。

我们从来没有觉得学习美术会很轻松,在这段经历中,子依会成长得更快,那种努力之后获得的成就感是她一生的财富。




王丝璐

(最终录取:中国美术学院)


记得去年夏天丝璐刚在画室集训了一个星期就打电话向我哭诉,说不想学了,要回家,画室里的同学都太厉害了。

我就劝她,在你没办法跟别的同学对比时,就先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

明天跟今天比,让自己一天比一天进步,只要你进步了,就说明你在努力,只要努力了,就会有回报。


丝璐一直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起先我们提议让丝璐学美术的时候,她有着很多顾虑。

最主要的还是担心学美术花费太多,担心家人不支持她单方面的想法。

我就多次去用言行去告诉她:只要你做好选择,为自己的选择努力、坚持下去,其他的不要操心,爸爸妈妈会尽所能的支持你。


丝璐也经常问我如果她考不好怎么办?每次我就会心一笑。因为我觉得任何事都可以重头再来,

只要努力过就不会后悔,如果努力过了还是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也不能灰心,

只要自己不放弃,不管在哪个学校都能成就自己的梦想。


我本身不懂美术方面的知识,但我会在网上查阅资料,也会在闲谈时请教丝璐美术方面的问题,

我相信这也是陪伴丝璐的一种方式吧,让他们感觉到有伴同行。  



俞欢容
(最终录取:东华大学)



当得知孩子希望成为美术生的那一刻,我作为家长非常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决定成为美术生是根据她对画画的兴趣和经过文化成绩权衡利弊后的选择,她的理性让我高兴。


俞欢容在集训时,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扰,归根结底,这是因为高考临近感到有压力的表现,

这个时候,我会引导他关注自己的作品,多思考画画的心得技法,避免那高考的假设和猜测。

俞欢容联考的成绩并不理想,于是我鼓励他放下包袱,分析自己的弱项,针对校考,改变了考美院的想法,

调整为重视综合类设计类院校的备考。结果也证明,在特定的条件下,改变艺考的战略是有必要的。


美术生艺考后要立即投入文化课复习,不留空档和间隙,是选择培训学校还是回母校复习,

家长要提前征求孩子意见。如果选择回校复习,家长可以提前向孩子讲述上一届艺考生回校的经历的各阶段情况,

并和班主任沟通好,让学校给予欢迎和班内鼓励,用集体的温暖有效缓解其压力。而家长和孩子相处时做到外松内紧、

不骄不躁,让家营造出平静的学习环境,带孩子到户外做一些适当的运动,这些做法都能够实际帮助到孩子的。





沈君博
(最终录取:中央美术学院)



我本身比较了解君博的性格,了解他大致的想法,所以能够针对性、阶段性去给予他鼓励,帮助他一起分析各阶段面临的问题,从而提高他的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画室集训期间,能和孩子沟通的时间较少,作为家长,一定要有预知孩子所面临问题的能力。比如刚开始集训时,

对陌生环境的适应程度;比如在艺考前,所面临的心理压力。要在有限的电话沟通时间,抓住问题的重点去交流,去帮助到孩子。

陪伴孩子的关键是时刻关注他的学习状态,去建立他的自信心,孩子有信心了,就能及时安排第二天的计划或者调整计划。


由于我本身是搞高考培训的,所以君博可以说有着一个私人定制的学习团队,在这一点上占据些许得天独厚的优势。

身为教师,我也更懂得如何去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他在最后三个月的复习时间内成为文化课的黑马。

不过,这些全都是建立在君博本身拿到相应院校合格证的前提下,美术生参加高考,外界因素都是起到辅助作用,只有美术生自己足够努力,有克服困难的勇气,结果才会显得有迹可循。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性格,思维模式、生活环境以及所面临的问题都各不相同。但作为家长,

有一些教育孩子、与孩子相处的模式是想通的,有着一定的可借鉴之处。希望通过这些往届生家长的经验分享,

应届生家长可以对自己的孩子更加充满信心,更加懂得如何融洽与孩子相处,能在孩子问出“怎么办”的时候,

轻松回复一句“可以先这样”,做孩子杭州画室集训,高考路上更加优秀的“陪考者”,让每一分每一秒,都更显得弥足珍贵。

 

如果你是应届生家长,或者即将成为应届生家长,如碰到有关艺考的相关问题,

都可以用留言的方式告诉我们。我们会将此类问题统一汇总,给予最全面、最详细的解答。

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样一种问答形式,帮助更多的美术生家长摆脱高考焦虑,以更好的角色形象去陪伴孩子,度过这一人生中重要的时期。